到现场去触摸历史感悟现在

这是2005年6月底的一天,我正站在卢沟桥上,我是为采写本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策划的开篇稿件而来。
太阳很刺眼。我凝视着历经沧桑的百年石狮,我看着“卢沟晓月”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的耳边响起了60年前中国军人从这里向侵略者射出的第一枪。站在桥上,我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隧道,我眼前叠印出侵略者无耻的嘴脸、贪婪的眼神、罪恶的魔爪;我眼前闪现出中国军人愤怒的吼声、英勇的身影、不屈的英魂。就是在卢沟桥上,“有一个日子让我们终生难忘,有一段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有一种感情让我们世代传承。这一个日子把一个民族拖入一场空前的灾难,这一段历史诠释着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一种情感孕育出宁死不屈、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样铿镪有力而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我的脑海里喷涌出来,成为我的长篇通讯《卢沟烽火映赣鄱》的开头。
我来到宛平城城墙下,我触摸着侵略者留在墙壁上的一个个弹孔,这是我们母亲膏腴肌体上的伤疤,是我们永远无法抹去的痛啊。我沉思在城墙下。我远眺京城,高楼大厦在阳光里显示出动人心魄的剪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在那一刻,“六十年一个甲子,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神州崛起。我们再也不是‘东亚病夫’,我们再也不会积贫积弱,我们再也不会风雨飘摇”这样富有哲理和诗情的句子,在我脑海蹦了出来,成了我那篇通讯里结尾的段落。
我要说的是,如果我没有到卢沟桥去,我就不能很深刻的触摸历史,我也不能很好地感悟现在,我也就写不出《卢沟烽火映赣鄱》这样一篇反映尚好的通讯来。
到现场去吧,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去吧。
(2005年12月29日)
(见当年12月30日江西日报)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