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善良,是很安静的

01
《朱子家训》里写道:“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希望人人都知道的善良,不是真正的善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恶行,就是罪大恶极的。
做人,应该坦坦荡荡,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坚持行善的人,可以睡个安稳觉,即便被人冤枉了、误解了,也没有关系,内心的安宁,是不会被打破的。
真正的善良,是很安静的。帮助了别人,但不要别人回报,也不要用别人的脆弱来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这样的善意之举,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
02
放肆渲染的善良,都是很虚伪的。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眼睛花了,记性也不好了,耳朵也有些聋了。老人独居在乡下的一间土砖房里,样子很可怜。一位中年人从老人的家门口路过,进屋讨了一杯水喝。老人非常热情地倒水,还把自己种的南瓜送给中年人。中年人在临走时,悄悄留下五百块钱,然后开车离去。
本以为,中年人离开之后,这个故事就完结了,但是过了几天,中年人又回来了。中年人再来的时候,带了七八个年轻人。
中年人握着老人的手说:“老人家,你还记得我吗?那天,我给你留下了五百块钱,你收到了吗?”
老人说:“哦,钱啊,我家里有一点点,你是缺钱花吗?”
老人答非所问,让中年人很生气。中年人一边说,一边比划,老人总算明白了。
老人说:“五百块钱,我拿到了,不过我送到村委会去了,我让村委会的人,转交给你,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找到你。”
老人虽然很缺钱花,但是他看到五百块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中年人把钱弄丢了,肯定会很着急”,于是乎,老人把钱转交给村委会,希望尽快还给中年人。
没想到,中年人的本意是“让年轻人宣传一下自己的善举”,也就是说,他把钱留下来,是同情老人,也是为了自己“扬名立万”。可是,中年人打错了如意算盘,虽然他很富有,但是老人比他更加富有。
那些想要把善举渲染一番的人,都是在“自惭形秽”,把自己的善良弄丢了。真正善举的人,都是“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尽管行善积德,不图名誉,甚至做了一辈子好事,也没有被宣传过一次,也没有得到一次锦旗。
03
真正的善良,求心安,不求回报。
人为什么要行善?因为善良是一个人的本性,是一个人骨子里的教养。一个习惯了做善事的人,几天不做善事就浑身不舒服,就像吃饭一样,几天不吃饭,就会很饿。
我的朋友李达说:“做人,最好是日行一善。”
我说:“日行一善,怎么可能?”
李达说:“很简单啊,你不能以为,只有富人捐款了,才是行善,穷人也可以行善。”
现在,我终于懂得,真的每一天都可以行善。比方说,不踩踏公园里的小草,不采摘花朵;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助环卫工推车;买一碗面给饥饿的人吃;把旧衣服送给乞丐;给失败的人一点微笑,做一个鼓励的手势……这样的言行,都是行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良虽小,但再小的善良,也是一块打火石,可以点亮一盏灯,也可以点亮一个人的希望,还可以传递光明。只要每个人都坚持行善,那么善良就成倍增长。
行善,越安静,越真实。老祖宗告诉我们:“心安是福。”做善事,就是为了心安,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如果你有了做善事的机会,但是没及时行善,反而会很不安。比方说,你看到一位老人战战兢兢地站在马路边,想要过马路,但是他很害怕。你犹豫了片刻,但是没有牵着老人的手过马路,过了很久,你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很不安,心中有了愧疚感。
真正的善良,会让你的心,变得很干净,让你活得很通透,世界是什么样子,都没有关系,你始终善良,你初心不改。
04
真正的善良,温暖过别人,不留痕迹。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人做了好事,如果自己不大声说出来,多半不会名扬千里;你做了坏事,哪怕没有人知道,老天爷也知道,总会露馅,也会被传播出去。你要相信,好人一生平安,坏人终究要受到惩罚。
前天,我去拜访王老师。我问他:“你这辈子,教了多少学生?”
王老师说:“我哪记得那么多,我教书三十多年了,很多学生都想不起名字了。那天在街上,三个中年人叫我,我一个都没有认出来。”
王老师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三十多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可是他却没有“扬名立万”,到了快退休的年纪,还在孜孜不倦教学。王老师不记得学生的名字,但是他的名字,却被千千万万的记住了,没有扬名,但是他的善举,却入心入肺。
当你看到很多善良的人,被推到舞台上的时候,你还应该想到,有更多善良的人,一直在幕后,他们的善意之举,才更加伟大。
一个家庭,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社会,巨大的善良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
《道德经》写道:“善行无辙迹。”真正的善良,就像一朵野花一样,独自在大地上开放,有没有人欣赏,都没有关系,只是那一抹暗香,沁人心脾。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