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辉煌 夺 食

太阳高挂天空,远的遥不可及,阳光却很近,就在头顶,刀子一样,直直刺下,落在身上,火辣辣的,又烧又疼。
我拿着镰刀圈窝在麦地里,收割已经成熟的小麦。
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上学的时候,应该坐在凉爽教室里听老师讲X加Y等于C。没有办法,家里情况不允许,必须请假回家帮忙。
前两天刚下过一场雨,午饭到天黑,时间虽短,气势却猛,雨点夹着响雷,倾盆瓢泼,像掀翻了天河。夏天的雨来的快,走的急,晚上八、九点钟,星星挂满天空。暴雨过后,太阳更加炽热,麦子开始炸穗,收割迫在眉捷。
村口,用席子搭起宣传墙,写着:“夏收三把火,龙口把食夺。”字迹遒劲,拉开了夏收的序幕。我家共种四亩小麦,是“小燕六号”,同一天下种,同一天成熟。回家后第二天,我和父母来到地头。
金黄金黄的麦子,在风中摇曳,像穿着铠甲的士兵,拥拥挤挤,站满一地。父亲弯下腰,抱过一捧麦子,孩子一样放在怀里,沉甸甸的麦穗像无数个金色的希望,填满父亲胸膛。父亲揪了一只麦穗,放在手心,小心搓揉,怕碎了似的,凑近眼前,轻轻吹了吹,一、二、三、四数了起来。数完麦子,父亲脸上绽开皱纹,孩子似地把麦子一粒一粒仍进口里,有滋有味嚼着:“香,真香!”
麦子丰收在望,父亲很兴奋,扯过麦子用镰刀割了割,试试麦子干湿和镰刀快慢,对我说:“我在前,你中间,你妈在后,咱三个人一个来回就能收完一亩地。”说完,挥动镰刀,摆开架势。父亲割麦的姿势是多少年形成的,一腿弯曲,半蹲地上,不紧不慢,明晃晃的镰刀发出“嚓、嚓”声响。我学着父亲样子,一步一趋,使出浑身解数。
收麦子是个技术活,千万不能着急,特别是在炙热阳光下,更要耐住性子。父母干了半辈子农活,锻炼下了,也熟练掌握了许多农活的作业方式,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养家糊口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才能让人尊敬,高看一眼。
  父亲按着他的节奏,不紧不慢,向前挪动,拉开了和我的距离,母亲也在身后催促。我矮矮地蹲下,挥动愈发沉重的镰刀,艰难移动,不一会儿,累得腰疼腿软,大汗淋离,开始喝甜甜的糖精水,吃清凉的仁丹,像跋涉沙漠的行客。
为加快麦收速度,父母几乎不说话、少喝水。为多收一点麦草,他们尽量镰刀贴地, 均匀用力,半寸高的麦茬,平展整齐,小径一样,向身后延伸。刚刚收割的麦子,被绑成捆,一字排开,像小径上守卫的士兵。
太阳越升越高,阳光越来越毒,晒干了黄黄的麦子,麦芒变得又尖又硬,顺着胳膊向上爬,刺在身上,又疼又痒;晒起了细细的尘土,尘土夹着草屑,往鼻子口里钻,干呛干呛的;晒脱了豆大的汗珠,汗水和着淡淡咸味,从头顶向下流,湿透全身。太阳从东边升起,铆足劲向西边跑,农民从地头开始,拚着命往地尾挪,农民和太阳比赛,就像乌龟和兔子,更像蚂蚊和大象。 
陕西关中道的农民把太阳叫爷,太阳正照头顶时,农民就说爷端了,开始要做午饭了。为了不耽误收麦,母亲先回家做饭。
农谚说:“夏争日,秋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说的是夏收秋种,秋收夏播,时间宝贵,不可耽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知道这些谚语,也懂这些道理,他们争抢时机,抢收抢种,午饭就变得简单了,走过场一样。我和父亲回到家,饭己做好,是陕西关中传统的漿水面,简单解暑,我狼吞虎咽两大碗,抹抹嘴,倒在炕上就睡。
刚刚闭上眼,父亲吆喝:“起来,去地里。”
下午两、三点,一天最热的时候,太阳贼亮,像白炽灯,麦子被烤的更脆,最容易收割。此时的麦地,满眼刺目,热浪滚滚,四面八方,奔拥而来。土地被烤熟了,散发呛人气味,赤热从脚底升腾,传遍全身,令人窒息。 
收麦子就是一个繁重的体力活,炽热阳光下,一样不变的姿势动作,一样不变的一步一趋,一样不变的咬牙拚命,不是一个累字所能形容。特别是一双腿,圈窝久了,麻木很了,弯都不能打了,又困又沉,走起路来胡乱打拐,像山中跑出的猴子。
金色麦海,宽阔无垠,我和父母圈窝里边,像放进窑炉的砖坯,承受着高温的炽烤,重复着重复了千万遍的动作,千万遍重复的动作,养活了一辈又一辈的农村人,也养活了千千万万的城里人。
太阳挂到西边树梢,下午七点多,收完两亩小麦。为防止下雨,麦子要拉到场上去,堆摞起来。拉麦子相对轻松,我和父亲就行,母亲捡拾地里遗落的麦穗。
  突然,耳边响起雷声,头顶飘来黑云。瞬间,田野里人欢马叫,拉麦子的大车小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父亲站在地头,望着黑云,扰心焦急。故人说:“尝闻秦地多西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很合实际。
  天黑实了,我回家了,摊开四肢,累倒炕上。村外马路上,东轮滚滚,铿锵有力,依然不休不止……

作者简介:前景辉煌 ,名赵景辉,乾县人,毕业咸阳师院中文系,曾在陕西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宣传部,铜川矿务局局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报社工作。现在山东日照开发区工作,任新闻中心主任等职。
扫一扫或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公众微信号“壮美昭陵”将有更多人分享文化艺术之美!这是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原创精品交流推广平台,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关注、踊跃投稿。您的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故事、书画、雕塑、剪纸、音乐等艺术精品,都在投稿之列。
360701503@qq.com或13468916590m0@sina.cn
联系电话13468916590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