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刊诗歌】牧歌:十月,稻谷黄了

今日头条
牧歌:十月,稻谷黄了诗你好诗友 又见面了HELLO&GOODBYE 诗歌欣赏
诗歌‖十月,稻谷黄了
想起桂西北,想起麻阳村
就会想起新队屯,十月,稻谷黄了
百亩黄金包围村庄
河水丰满,流淌万倾金黄
我的父老乡亲弯腰割稻,用谷桶打米
把大把大把汗水献给田野
把一个个子女送给天命
老了,撵不动耕牛,就把自己捐给泥土
大外公的大媳妇苏美英
我的大舅妈,年轻守寡,膝下四个男孩
丈夫死的那天,风雪落满山坡
她种水稻种玉米种红薯,把老腰种弯
把大儿子送给铁路部门,四十六岁死于肝癌
白发送黑发,心痛到骨髓
她的骨质增生更加严重
弯腰走路要拄一根拐棍
三儿子离婚,妻离子散,又续二房
四儿子哑巴,四十岁娶了个贵州哑巴女
生了个健康的男孩。二儿子安心耕作
一辈子钟爱田地,种稻种果养鸡鸭
去年春天,大舅妈肾衰竭走了
把沉重的生活交给后代,秋天的柑子
十月的稻谷,还在地里等她去收割
十月,稻谷黄了,我的亲人越来越少
一个一个排队离开,把稻田和耕地
留给无边无际的荒草来耕耘
那些他们爱过的飞鸟、蜻蜓、青蛙
那些他们讨厌的猫头鹰、乌鸦、老鹰
在他们的墓碑前,在更加广阔的土地上
一瞬间开始鸣唱。这多灾多难的人生
生命的尊严,生灵们也不忘给予抚慰和祭奠
诗歌‖三舅
如果要把钱送给天底下
最贫穷的人,我想送给三舅
如果要把药送给天底下
最疼痛的人,我还是想送给三舅
一辈子被病痛和劳累折磨
一辈子过着凄风苦雨的日子
他经常吃去痛片
强行缓解顽固的头痛病
住着暗淡的泥瓦房
抽着大筒大筒的旱烟
咳嗽声巨大,能把我的心脏震落
年初一,他给我十元压岁钱
让我的童年变得富有
抚养三个孩子,他把希望
编进竹器,烤进烟叶,种进树里
三舅妈去世得早,他咬着牙
独自承受生命的寒霜
担子沉重如山,病痛
像火焰的舌头,消磨他的躯体
长期思念妻子,把心血熬干
三个孩子早早辍学
他的痛苦,比苦楝籽还苦
他的孤独,可以拧出血泪
瘫痪五年,瘦成一根干柴
我去看望他,他默默眼泪
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三舅离世已经十年
我常常梦见他
用当过兵的双手犁田耙地
用扛过矿的肩膀担着谷物
走在弯曲的山路上
陡峭山路,承载他坎坷的一生
诗歌‖碾米的人走了
深夜,鞭炮声炸响
简短,急促,清脆
宣告有人离世,这样的声音
让我不安,谭叔走了。
在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前半生
他挑着玉米、大豆、红薯
走过遍地石头的喀斯特山岗
整座山谷承载他粗壮的呼吸
那时候,他年轻气盛
战天斗地,有使不完的力气
他要解决一家人的温饱
当看到日渐消瘦的亲人
他终于低头,与命运和解
土地厚实的麻阳村收留了
他的后半生,捧着金黄的稻谷
他激动啊,眼睛变得潮湿
他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买起了碾米机为乡亲们碾米
一根毛巾搭在肩上从早忙到晚
碾房里粉末飞扬,他灰头土脸
笑起来,牙齿跟米粒一样洁白
他会织毛衣,能纳鞋垫
会唱山歌,是男人中的巾帼
他种果,养牛,牧马,伐木
年老了,还到山上开荒种地
他的儿孙们在城里居住
长草的土地,像他的愿望荒芜。
鞭炮炸响,谭叔再也回不来了
记得多年前,我回乡
看见他在山脚挖地,刈草
他声音洪亮,笑盈盈跟我叙旧
他的头发,白得像雪花
有风吹过,他四周疯长的草木
跟着我的心尖在剧烈地颤抖
作者简介
牧歌,本名廖世昆,八十年代生,壮族,广西南丹人。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第29期学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河池市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发表于《中国文学》《青年诗人》《文学月刊》《文学艺术家》《燕赵文学》《中外文艺》《光明日报》《新华副刊》《国际日报》《广西文学》《河池文学》等刊物。曾荣获河池市反腐倡廉题材小小说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年度奖、第二届全国历史题材电视文艺奖一等奖、广西新闻奖、广西电视文艺奖、广西广播电视奖、首届河池市“刘三姐文学艺术奖”、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新评优社会类二等奖、第二十五届“东丽杯”全国鲁藜诗歌奖单篇诗歌奖。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新诗刊平台收稿:新诗 古体 散文诗 散文 杂文 随笔
主编邮箱:893843893@qq.com
收稿提示:没有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优秀诗歌及文章
本期编辑:苏 苏 邮箱:3343641161@qq.com
特别提醒
投稿时,作品不少于8首,照片不少于3张,附带个人简介。须知:来稿在平台推出(无稿费),纸刊选稿在平台。入选后有样刊薄酬。刊物邮箱:893843893@qq.com
编辑 | 苏苏
阅读,让一切有所不同
欢 迎 关 注
新诗刊
新诗刊合作联系微信号:sxszxsk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